清华同衡建筑分院

ARCHITECTURAL DESIGN BRANCH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中心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项目展示

  • 科研成果

  • 出版书籍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文物资源对国土空间的价值赋能思考
  • 花园城市 | 跟随同衡专家和《数说北京》探访北...
  • 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2...
  • 规划年会 |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
  • “两山”理念的济南探索——济南市南部山区国土空...
  • 文物资源对国土空间的价值赋能思考
  • 花园城市 | 跟随同衡专家和《数说北京》探访北...
  • 聚焦“迈向中国式现代化:规划的价值与作为”,2...
  • 规划年会 |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
  • “两山”理念的济南探索——济南市南部山区国土空...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分院成立,守护文化...

  • 会议预告丨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会议预告丨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喜报!清华同衡城乡土地利用研究成果荣...

1234
  • 清华同衡获评“近零能耗建筑第三方测评机构”、“...
  • 构筑立体生态人居新范式,启幕深汕健康未来 ——...
  • 同衡快讯 | 《福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 中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次全...
  • AI赋能城乡规划设计学科引擎会议成功召开
  • 清华同衡获评“近零能耗建筑第三方测评机构”、“...
  • 构筑立体生态人居新范式,启幕深汕健康未来 ——...
  • 同衡快讯 | 《福州市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
  • 中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次全...
  • AI赋能城乡规划设计学科引擎会议成功召开
推荐项目Project
  • 光明楼17号简易楼改建试点项目

    项目基本情况1.光明楼17号楼首、二、三层尺寸39.10m*8.65m,每层建筑面积338.22㎡,...

  • 三里屯太古里商业立面改造项目

    本次改造涉及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引入现代美学与技术,但仍保留了原设计的特色,焕然一新却也能感到亲切。...

  • 兴隆县市民中心设计

    项目设计的理念将“标志性”作为项目方案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为促进兴隆现代化城市建设起带头作用。树立...

  • 安阳县(示范区)生态走廊(一期)PP...

    设计体现奔向美好未来的的城市精神,做好方案核心创意;核心创意工作避免引用具象的文化符号,力图用比较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安阳县(示范区)生态走廊(一期)PPP项目航空运动公园建筑设计
2024年04月16日    清华同衡建筑设计三所

所属分类: 室内设计 文化建筑

项目地点:河南省

设计单位:建筑分院设计三所

项目负责人: 赵霁欣

完成时间:2024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21世纪飞速发展的安阳市,是豫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坚持生态本底推进绿城共融的城市样本。作为安阳城市发展核心的安东新区也继承了安阳市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基因。它正以“山水田园城市”的理念,描绘出一幅”共生绿都”的独特发展蓝图。安阳城市会客厅将在此向人们展示安东新区的崛起。为此,我们引入了“大地之书、未来方舟”的设计理念。我们分别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诠释建筑的可能性。

时间上:作为安阳城市发展核心的安东新区,正承担着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时代重任,基于如此重要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以“掀开的书籍”为造型,满足安东新区城市会馆展览馆的功能性,打造“现在”时间维度上“城市之书”。同时在核心创意工作上避免引用具象的文化符号,力图用比较抽象的形态体现城市精神。利用屋顶不同颜色的草地,绘制成时钟的图案,建筑形态呈现向上的动态,寓意安阳新征程的城市源点。翻开安阳大地的城市之书,续写安阳城市发展的“新篇章”。经过时间的浸染,这本翻开安阳大地的城市之书也将转变为“未来”时间维度上“未来方舟”。延展向上的屋面、展翅欲飞的形态也预示着——从安阳大地上掀起的未来方舟,将一直见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发展。

空间上:安东新区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规划了“两轴一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项目地处安东新区如河生态景观轴与茶店河风光带的交叉地带。位于如河生态景观轴中的核心位置,是安东新区重要的城市节点。基于如此重要的城市视角下,我们遵循西高北底的现状地形,首先将地面从西南角向上掀起,大地向空中延伸。其次周边区域下沉生成庭院,最后植入楼梯、室外平台组织交通流线。使建筑融入至生态走廊景观轴线中,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干扰,让自然、城市与建筑充分调和。

在建筑的视角下,我们希望建筑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共享的姿态来链接周边,激活城市生活。利用现状地形与景观设计,将城市会客厅设计为带有坡度的覆土建筑,会客厅屋面与景观绿地连为一体,创造建筑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的大地景观。会客厅的屋顶被设想为公共街景的延申,利用屋顶空间,形成一个俯瞰整个城市的观景台。在不干扰室内的情况下设置景观步行道,让人们漫步在自然之中,游山鉴水。

建筑采用双首层设计用以针对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城市界面开设展厅入口,吸引人群进入,景观界面开设休憩入口,供人们休憩观景。同时灵活自由的室外平台与周边的景观步道的巧妙链接,使人们穿梭于建筑与自然之间,丰富空间形式,增加建筑与景观的结合度。会客厅西南侧形成的窗口,仿佛驶向未来的方舟,也成为整个城市中心区的标志性形象。

利用下沉庭院优化地下使用空间采光与通风,创造“有光的室内空间”。通过平缓的大台阶将内部庭院与公园相连。将市民活动的功能临近庭院布置,市民可在室内或室外进行活动,突出城市客厅功能;通过空间组织真正的将公园与建筑融为一体。

从视野辽阔的屋顶平台到灵活自由的室外平台再到焕然明亮的地下庭院,鼓励人们探索不同空间高度和维度上的视觉感官和城市风景体验。

建筑功能布局上将展览功能集中设置在B1层,与办公区及车库分开设置,布局明确,互不干扰。同时,利用双首层设计的流线功能组织方式使得一层的展览流线与二层的会议、接待流线完全分开,避免流线交叉。

最后,从大地中来,用建筑去接触天空,这是建筑对天空的渴望。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