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建筑分院

ARCHITECTURAL DESIGN BRANCH

返回清华同衡官网首页
  •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
    • 中心业务所
    • 获奖信息
  • 项目展示

  • 科研成果

  • 出版书籍

  • 联系我们

more

学术动态Academic Trends

  • 清华同衡副总规划师王彬汕做客北京台:北京乡村文...
  • 同衡学术·日新讲坛 | 王飞飞:低空经济——驱...
  • 城市更新·专家解读 | 尹稚在《中国经济周刊》...
  • 第一财经日报丨赵燕菁 徐刚:地产存量时代,建筑...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临汾市尧都区西山片区矿山生态修...
  • 清华同衡副总规划师王彬汕做客北京台:北京乡村文...
  • 同衡学术·日新讲坛 | 王飞飞:低空经济——驱...
  • 城市更新·专家解读 | 尹稚在《中国经济周刊》...
  • 第一财经日报丨赵燕菁 徐刚:地产存量时代,建筑...
  •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临汾市尧都区西山片区矿山生态修...
more
我院快讯Institute Express
  • AI赋能城乡规划设计学科引擎会议成功...

  • 喜报|我院顾问张杰教授团队负责项目“...

  • 低空交流∣清华同衡总体分院与合作伙伴...

  • 清华同衡荣获2025美国UN Design ...

1234
  • 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责师五周年系列...
  •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规划科研与教学创新——西安建筑...
  • 清华同衡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共话城市建设新实践...
  • 清华同衡参加“区域协调发展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同衡快讯 | 2025年新疆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学...
  • 规划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责师五周年系列...
  • 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规划科研与教学创新——西安建筑...
  • 清华同衡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共话城市建设新实践...
  • 清华同衡参加“区域协调发展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 同衡快讯 | 2025年新疆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学...
推荐项目Project
  • 兴隆县市民中心设计

    项目设计的理念将“标志性”作为项目方案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为促进兴隆现代化城市建设起带头作用。树立...

  • 安阳县(示范区)生态走廊(一期)PP...

    设计体现奔向美好未来的的城市精神,做好方案核心创意;核心创意工作避免引用具象的文化符号,力图用比较抽...

  • 湖北省远安县美丽乡村示范社区规划设计

  • 宁陵四湖水城片区方案设计项目

    “驰入宁陵县,人家野水围”,宁陵葛天文化城占地1.16平方公里,兼具城市双修与景区创建的双重性质,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案例 / 正文
昆明池概念性规划设计
2021年11月03日    清华同衡建筑设计四所

所属分类: 概念规划 商业综合体

项目地点:陕西省

设计单位:北京清华同衡

项目负责人: 刘智斌

完成时间:2021年

图片展示
项目简介

工程概况说明

项目区位优势明显,高速公路快速连接咸阳机场和高铁西安北站,并连接西安周边咸阳、铜川等城市形成一小时高速圈。现状用地紧邻西安绕城高速作为通往西安主城区的交通要道,基地紧邻城市干线沣泾大道南接京昆高速,地块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点,成为西咸新区对外的城市名片。

场地周边未来规划各类服务配套体系健全,星级酒店、商业、医疗、教育、公园等服务配套齐全完善,城市环境优美,景观旅游资源丰富。除公共设施及商业外,场地周围设有大量的住宅区,也为项目未来的发展带来稳定的人流奠定基础。


方案设计

设计愿景

构思:与昆明池一同构建城市级生态绿洲。

打造四季生态体验空间,室内雨林生态空间串联各功能区。

以人为本,探索和引导未来生态综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未来健康生活的正真需求。

设计亮点

打造室内生态雨林。

建筑采用流线型屋顶,表达水的灵动与浪漫。

于近云汉广场展示面,结合建筑设计无边际泳池。

打造多主题灯光秀表演。

东西两侧依次起坡,通过多首层设计,实现人车分行。

生态雨林+创新商业

方案以“雨林体验+主题演艺”的未来生活场景化体验为IP,为其配置相关产业,带动整个片区循环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演,游,娱,住,食,玩,购等多种业态)。

打造契合西咸新区创新发展方式的要求,及本片区生态创新属性的定位—“热带雨林”-生态健康,昆明池生态的延伸,与昆明池一起构建起城市级生态绿洲。“环境+演艺生态创新区“-带动片区,创新发展。

开放空间:开放界面,绿脉延续

南部昆明池绿带的延续,透过组团渗透到内部,汇聚放大,发散到每个外部界面。

生态规划与雨水系统

全面引入基于生态原则的雨洪管理措施,用生态工程替代传统的管道与排水沟系统。低环境影响策略的目标是模仿开发前的基地水文模式。分散的生态过滤与吸收景观在基地上形成整体网络,通过自然方式减少或移除沉积物与污染物,并且降低由不断增加的不透水表面带来的洪水威胁。

关于我们 | 组织结构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

顶部

微博

微信